服务热线:189 8687 6222
  • 0

[民间文学] 石 鼓

天南地北房县人 发表于 2022-11-18 17: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919 0

注册参与互动,神评就等您了!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西街,是房县80年代的商业中心,布匹、粮食、小吃等各式各样的生意买卖汇聚在这里,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童年的我,每天都穿梭在这条大街上,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在西街西头,有一户门头高大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厚重的红漆大门两边,立着一对乌黑发亮的石鼓,有一米多高,如倒立的如意,鼓身绣有花边图案,底座是龙身,宽厚结实。这座气势恢弘的大宅院,想必居住过达官贵人。但在80年代,这里是政府部门和市民杂居点。在这里,留下我许多回忆。

我生在农村,兄弟多,大哥参加工作时,我还没上学。那时的农村交通恶劣,学校条件差,父母望子成龙,安排我跟随大哥在县城读书。有一年,大哥调到这个大宅院上班,我就跟着过来了。

我的寝室临街,窗外就是石鼓。每次上学,习惯性在石鼓上抚摸一下,算是给它请安。放学回家,总爱骑在石鼓上看书、学习、玩耍,偶尔有几个邻居小朋友想争抢着骑石鼓,我就会用武力捍卫。几次过招后,再也没有人敢和我抢地盘。思乡了,就在石鼓上数数过过往的行人,幻想父母突然出现。孤独了,就会双手拿木棍骑马挥戈,念念有词自娱自乐一番。半夜出门上厕所,见有石鼓把门,恐惧的心情就不会害怕。这对石鼓,是我的玩伴、也是我的靠山,

小学毕业前的一次成绩考砸了,大哥见我又在石鼓上玩耍,大声批评了我,记忆最深的一句就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回家种地。”引来围观的孩子阵阵嘲笑,本来羞愧的我,忍不住哭了。此后,我开始奋发图强,刻苦学习,立志扎根城里。此后,石鼓上没有了我的影子,邻家小孩轻松占领了我的位置。此后,屋里的读书声和窗外的嬉闹演奏着一曲曲交响乐。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中。上初中时,大哥家发生了很多变故,头一年,嫂子病逝,第二年,大哥考上了大学,要去外地深造。我上的初中不能寄宿,该怎么办?回农村,还是留下来上学?我断然选择了后者。那年暑假,我没回老家,而是在大哥身边学习独立生活能力。

四合院里有个压井,大哥每天中午都会教我洗衣服,他洗、我压水。他洗头遍,我洗二遍,由于审不住火候,一开始不是洗衣粉放多了,就是水装少了。那时没有液化气,烧的柴火灶,生火、炒菜、洗碗,逼着灶台高的我从头学。这两个月,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了从此一去不返。

入秋,大哥放心的背着行囊到外地求学,我也开始了紧张的初三学业。清晨五点起床,做好一天的菜饭,迎着朝霞去学校上早自习,下晚自习又忙着洗衣服、做家务。石鼓,我的小伙伴,忠诚的屹立在门口,清晨送我上学,夜晚迎我回家。这段岁月,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一个人生活,更重要的是,我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要去更大的城市读书,再也不用回家种地了。

在外求学的日子,思念最多的还是那对石鼓。每逢假期,我都会迫不及待的去看一看,偶尔骑上石鼓,重温童年旧事。时过境迁,改革的鼓角吹绿了祖国大地,西街的旧房子成片倒下,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和高楼林立。那座四合院未能逃过时代的碾压,被拆除了,石鼓也不知所踪。

经过多年打拼,我终于在城里安了家,闲暇之余,还会去西街转一转。因为没有石鼓,每次路过,内心满是惆怅。如今,作为西关印象的一部分,那个地方即将打造成旅游、商业、休闲于一体的步行街。世事千变万化,唯有人心不变。我仍会带着这份回忆,徘徊在老街上,用心聆听石鼓的声音。





作者:龙须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4    鄂ICP备1502369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9-3555678 举报邮箱:2194866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9-3555678

GMT+8, 2024-5-3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