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 0

[随笔杂记] 西关村:三个村庄的山水情怀与耕读记忆

天南地北房县人 发表于 2022-11-13 21: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44 0

注册参与互动,神评就等您了!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十堰市房县城关镇大西关老街,被誉为研究民国历史的“文化宝藏”的文化名村,颇受大家欢迎,它就是大西关村。

房县城关镇大西关老街,全长3000米,是这次房县城关镇规划的范围,为南宁路至诗经大道一段,全长1.5公里,从西向东分作大西关、中西关、小西关,介于白土村、莲花村,与顺城街隔河相望。大西关是数百个村落中规模最大的村落之一,是唯一以整套水利设施来规划布局的古村,素有房县“银线串珠”的古村。

本期,我们走进城关镇大西关老街。

70年前的“小西关”印象

走进小西关,仿佛打开了一部近代中国的历史书:唐中宗李显被贬房州时房州竟然有治无城,竟然容不下李显带来的一大帮人。只好留下工匠建“庐陵王城”,李显暂住均州。“庐陵王城”距现在县城南700余丈处。北宋皇佑年重修县城,明洪武年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使县城雄伟,四门布局各不相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明清两代市镇初具规模,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商号林立,民国初年,市场一派繁荣。主要分布在大西关、中西关、小西关处,重点从小西关东拱桥与土城门这段。抗战时期,房县城关镇所需的日用消费品来路断绝。

所以,小西关人民群众,在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兴起了自给自建的经济模式,先后创办了以“牙行”为中心。开展商户充当中间人须在官署领取“牙贴”(牌照),缴纳税费,方可在交易活动中充当掮客,对买卖双方提取佣金。在民国时期,小西关以食盐、粮食、棉花、沙、布、中药为大宗交易。其它的牲畜、柴炭也是以行店为交易场所。历史沿袭以早市为最盛。清晨鸡鸣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奔涌而至。摩肩接踵、人群鼎沸,行商坐贾、推车小贩,熙来攘往,买卖兴隆。牙行经纪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经验丰富,方法灵活,市场信息了如指掌。随行如市,代客买卖,重在讲诚信。货物滞销时代客存放货物,提供方便。还进行少量抵押贷款,融通资金。有些行客拥有资金。价格疲软时则囤积局奇,特价而沽。一旦时机成熟,转手倒卖、牟取暴利。小西关以牙行为主轴,尚有杂货、药材、烟酒,饮食糕点、酿造、竹木、染坊等约百余家商客。

所以,这次对大西关修旧如旧,恢复以前街道两边户前阶下小渠流水,中间铺石板,两则青一色鹅卵石的形态,原先小渠水从西拱桥一直流入西门大河,进入古城水洞眼,有进水口,也有出水口。这样小渠水。绕着古城渠道转,就这样,人们所说的“银绒穿铢”转说。

古盐道

旧社会,有好多七六岁至八十三岁老人都知道,为了生活,当家人都要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几乎由民间承担“脚力行”运输,从事艰难的肩挑、背驮、临时运输、凡到四川大宁、大昌背盐的,都要经过此路,如“阎王鼻子”、“鬼门关”、“脚痛垭”、“转脚楼”、“黑门板”等这些险要地段,有的只有一脚的宽窄,稍不注意,就摔下山崖。一年又一年不知有好多挑夫和盐背子的性命在盐道上丢了生命,所在的山前,山后的坟堆一个接一个,还有失去一背娄盐,回到家而死亡的,盐背子常说:“古盐道是人的白骨和英灵铺就的”,说实在的,我们是拿命换的盐,来者不易。

据清同治年《房县志》县载:房县与“巴蜀秦陇眦连”。“千山万水、林深菁密。”“舟车不通,商贾罕至,民只为田自给。耕者得食,不耕者不得食”。清道光30年(1850年),众挑夫捐资修筑盐道,也为自己找条活路。光绪年间,数百人拿着凿子、锤子、钻子在悬崖上凿了条通四川的路。汗水都把山岩都浸湿了,鲜血也把岁月涂满了,小伙子都凿成了老人,一条三里长的石阶凿出来。人们纷纷涌上山口,迎接那些开路的壮士。从此这里称为“三里匾”,也算给壮士们送一匾。

盐珍贵有两大因素:一是路不好走;二是土匪动道。一背篓盐就是一个不小的家当,谁不眼热。盐背子许多是帮会中人。无疑,帮会是社会的消极因素,但在一个特定条件下起到了保护土特产进入贸易流通领域的作用。尤其在清末民初,时局动荡,工商业受到权大地限制,帮会的作用就十分明显。盐背子拿着青红帮龙头大爷的贴子,就可以减少土匪的滋扰。

据盐背子介绍说:“我们从河南兴乡县逃难来到房县,做布生意,因经常闹土匪,无法在做,经济也困难,不是缺粮,就是缺盐,我只有跟着盐夫们一起背点盐,换点钱过日子,所以我们父女俩,我背大的,丫头背小的,来到四川,一是背盐,二是卖艺混口饭吃,在走到盐道卡子上,被两个劫匪拦住说道:“站住,放下背篓在走”。我的丫头,当时被吓哭了,站在一旁不敢动,接着他们开始搜我们背篓,一看盐不多,我50斤盐,丫头20斤,劫匪发现背篓里有一把木架子,他们拿出来问道:“这是啥东西?”李长山回答说:这是一把“二胡”,做什么?李长山又说:“我父女俩为了生活,才来背点盐”,一是在社会卖艺糊嘴,“啥艺呀?”我们看看,李长山把二胡弦上紧:小姑娘就用(孟姜女哭调唱)。

叔叔上四川去背盐,

一去就是两三年,

枕上眼泪能洗澡,

地下眼泪撑大船


两上劫匪一听:“哟”怪好听的,就是有点怪可怜的,说道:这唱的是谁?小姑娘指着二位:就是您们二老,二位劫匪一听,唱的是自己.

来源:“房县网”杯房县“西关印象”征文投稿 作者:雷述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4    鄂ICP备1502369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5-4-18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