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 1

[民间文学] 一匹土布的师生情结

天南地北房县人 发表于 2022-11-13 20: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36 0

注册参与互动,神评就等您了!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的小学二年级、三年级是一位叫朱启贤的老师教的。朱老师的家住在房县的中西关。他在我们那个双龙口教书,也真是委屈他了,学校的房子虽然是没收的地主的一正三厦的瓦房,但是,生活条件特别艰苦,国家粮食供应的商品粮,面粉和大米的比例很小,大部分都是和山里的农民一样吃洋芋加包谷面做的糊涂,蔬菜全靠自己动手种菜园。所以,学生的家长都很同情从城里调进山的老师,只要家里做什么好一点的饭菜,都得让孩子把老师接到家里来,在我的印象中,我们那个农业互助组(后来的一个生产队)有六个孩子在学校读书,一是互相影响,二是,学生的家长们都有尊敬老师的习惯,接老师来家里吃饭的次数也就格外多一些。时间长了,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感情日见浓厚。朱老师看到山里农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找一些借口不去学生为了把老师接到家里吃饭,硬是死磨硬缠,岳阳几个同学互相帮忙,你拉我拽,把老师将就上路。许多家长,在老师走的时候,还特意准备一包,鸡蛋啦,洋芋粉啦,煮熟了的腊肉哇等等,非要老师带回学校去,经常推让很久,老师才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一路轻歌回到学校。   

       有一次,一个深秋的日子,我们又接朱老师到我们家吃饭,妈妈把补着很多补丁的被单洗了晒在外面晾衣杆上,还没来得及收,朱老师在饭前与我的父亲闲聊,了解到,家里儿女多,经济困难,被子只有里子没有面子,他默默地记在心里。仿佛是农历十月,学校放期中小长假,朱老师从家里带来了一匹土布,要我和哥哥放学了拿回家。并且嘱咐说叫爸妈缝被子用。这布是师娘自己织的不要钱。为这一匹布,我们一家人感动了几十年。做的被单也用了很久很久。也就是那年放寒假,我父亲拾掇了两只猪蹄子,两只老母鸡,一百个鸡蛋,二十斤白花花的洋芋粉,与朱老师一同送到他们家里。   

       第二年,朱老师没有来上课,听说是被打成“右派”了。七八年以后,我中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这人民大会堂开会,偶然发现朱老师就在大会堂的外面给过往的人钉鞋。看到他一副憔悴的样子,我心里不知道有多么难受。我久久地坐在朱老师的鞋摊边,仔细询问他的生活情况,他似乎没有把委屈当一回事,只是说,相信政府有一天会还给他一个清白的。1966年年末,我从地委办公室回家,专门到中西关挨家挨户地访问,找到了朱老师家,给了他十斤全国粮票,十块钱,略表我一个学生的敬师之情。临走,师娘又拿出一匹崭新的家机土布,高低要送给我,并且说,这是她织的最后一匹布,要我拿着做个纪念。  

       光阴飞逝,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我在洋寺庙师范学习进修时,又去拜访过朱老师,然而,老师和师娘都双双驾鹤西去,他们的儿女都受到政府的妥善安排,有的顶职当了人民教师,有的参加了其他工作。朱老师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朱老师夫妇给我的最后一匹土布,我至今保管得好好的,每当从箱柜里翻出来,轻抚这一匹充满师生情谊的家机布,师娘坐在织布机上熬夜的情景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漫步于中西关老式街头的时候,朱老师为人亲和,面和心善,良师形象也就挥之不去。这一匹土布,就是一条浇铸着师恩师爱的精神玉帛鞭策着我在工作岗位上历艰不畏,修德精业,做一个对得起党和人民的执教者,这,就是朱老师给我的榜样的作用。

来源:“房县网”杯“西关印象”征文 作者:周良喜
20190322190017_334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4    鄂ICP备1502369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4-11-21 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