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89 8687 6222
  • 0

[民间文学] 那一瓢清凉的井水

天南地北房县人 发表于 2022-11-13 20: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53 0

注册参与互动,神评就等您了!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那一瓢清凉的井水         
——周良喜(西关印象之一)  
   
     我第一次进城,好像是1961年的夏秋之交的一个晴朗的日子。那是我考入房县第七中学以后,快要报名的一天。前几天就听妈和爹谈论过,妈说:“林娃子考上县中了,按说要带他到城里去见识见识。”因为我们兄弟姐妹四五个,是一个标准的“拉娃娃摊”的家庭,穿的衣服,除了用大人的补丁衣服改制的以外,最好的也就是用羊皮呀,猪毛哇,在山上剥的苎麻呀,这些东西从游乡串户的小商贩那里换来的家机土布,通过妈妈亲手染成黑的或者蓝的。再剪裁、缝制成汗褂儿。也是家里农活特别多,爹妈决定,让妈妈带我到城里去一趟。一是,妈妈到城里开过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对城里还算有点了解,二是那个年头,像妈妈这样的中年妇女,正是享受翻身,解除家庭桎梏的年代。于是,妈妈专门为我缝了一套全新的家机布“学生装”。今天想起来,当时的那一套“学生装”,其实也是妈妈利用她的聪明才智,想象着工作同志穿的制服的样子,把裤脚略微缩小了一点,不再是原来的那种上下一般粗的裤腿罢了。同时,为了满足我追赶时髦的心理,妈妈又在裤腰两边各安了一个可以放手的荷包。   

     一切准备就续,我就和妈妈出发了,第一天走到仓坪河,在一个与我父亲一块当过兵的姓王的伯伯家里歇了一夜,那个王大妈的热情,我至今难忘。第二天走到叶家河饭店,妈妈和我都累得不能开步了,勉强洗了个热水脚,睡了一觉,早晨起来又可以跑跳了。   

     第三天下午,我们娘儿俩才进入房县城的小西关,妈妈一个劲儿的嘱咐我,到城里了不要总是东张西望,看死眼睛,那样人家会说你是山里的娃子,会笑你,瞧不起你的。我时刻记住妈妈的话,尽管城里房子多,人也多,还有稀奇古怪的货摊,我都只是瞥一眼,不去好奇的看傻眼。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看连环画小人书,城里的那些房子啊,街道啊,在小人书里都见过。即使是心里痒痒的,想多看一眼,一是累,二是妈妈一共只带了十块钱,还要保证回去不饿肚子,所以根本不去想买这买那。   

     大约走到中西关了吧,我硬是渴得没办法了,求着妈妈找点儿水喝。就在这时候,一位大婶儿,提着水桶从屋里出来到她家旁边的古井里打水,很快就拉起来一桶清哇哇的凉水,我妈上前说“这位姐姐,我们从范家垭子来的,我这个娃子口干的话都说不出来了,把你的水送一瓢,给他解解(gai)渴。”那位大婶儿,还真是大方,连忙舀了一瓢递给我,我也是渴极了,咕嘟咕嘟,一气喝下大半瓢,突然想到妈妈也很渴,才赶忙把剩下的半瓢水递给妈妈喝。   

     在家里时经常听到人们谈论城里人啬卡,这次却这么大方的给我们水喝,从此改变了我对城里人的看法。妈妈也经常祷告我,今后不许说城里人小气,我记住了妈妈的话。再没有谈论过城里人如何啬卡小气的事。   
   
     天黑了,我们来到县委工作组一个叫吴桂芳的阿姨家里,因为吴同志是县委工作组的人常年在我们那个大队驻队,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我们家。她说过好多次,要我妈妈进城了到她家里去。还有我一个老师,叫朱启贤,也住在西关,吴阿姨见我们来了,热情的不得了,第二天,丢下一切,陪着妈妈在房县的大街小巷转了半天,特别是听说我考上中学了,她亲自为我挑选了一支钢笔。那支钢笔,我一直用到参加工作。     

     西关的那口古井,那口古井善良的主人——一位和善可亲的大婶儿,她给我的岂止是一瓢清凉的井水!她给我的是一泓滋润一棵幼小生命的天泉和雨露,如果说当时的我是一株久旱而蔫萎的禾苗,后来我终于在一瓢甘露的润泽之下,能够伸枝展叶,怎能不想起当初那位大婶儿的滴水之恩呢!   

     西关,我感恩那一瓢甘甜的井水,没齿不忘给我井水的那位大婶儿。

来源:“房县网”杯“西关印象”征文
作者:周良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4    鄂ICP备1502369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9-3555678 举报邮箱:2194866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9-3555678

GMT+8, 2024-5-17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