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 0

[随笔杂记] 西关印象,老者情怀

天南地北房县人 发表于 2022-11-14 20: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61 0

注册参与互动,神评就等您了!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那些年,我在房县旅游采风的时候,时时感受到当地特有的独特风貌,让人心存感动。房县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幽雅的风光,古老的城区,尤其是标志性的西关老街,令人流连忘返,印象深刻。

西关老街人文鼎盛,忠孝文化、家风民俗底蕴丰富,现存古迹遗迹不仅在十堰地区少有,在鄂西北甚至湖北省都很有代表性,著名古迹有山陕馆、老关庙、黄孝子祠、三关台、土城门、药王庙等,我都一一探访,大慰平生。

    然而,很多年过去以后,彩色的记忆开始变得黯淡,只有一位老者,却依然在记忆里无比鲜活,就像在昨天才刚刚邂逅,却永远不曾淡忘。

当时,我暂时借宿在西关老街的一个旧式社区,社区大门靠街角处有位老皮匠,支起个小摊做些补鞋、修拉链的皮匠营生,这种修鞋摊到处都是,最平凡不过。因此,我来来往往无数次,却从未留意过。这里是县城的核心地带,非常热闹,老皮匠的活计也分外地多。

    那些日子,脚下一双为我“服役”年余的皮鞋,鞋底磨穿了个小洞,雨天有点渗水。我准备扔掉,但又想不妨修修。我拎着那双鞋来到老人的摊前,这里凌乱芜杂,地上扔满了破旧不堪的皮鞋,如果不是为了修鞋,我会忽略这个平凡的小摊,忽略这个平凡的老人。他是一位头发略带花白的老人,坐在一张旧帆布椅子上,戴着一幅老花镜,正聚精会神地用缝线机为一只开裂的鞋上线。他的膝上蒙着一块肮脏的破布,脚下边尽是些盛着铁钉、胶水、鞋帮的坛坛罐罐。老人身后的墙边,赫然还斜倚着一双拐杖,原来他不仅是一个平凡的老皮匠,竟然还是位“不良于行”的残疾人。

    上前说明来意,老人停下手里的活,接过鞋仔细察看。“您看还能修吗?”“没问题,比这破得厉害的也修得多了。搁下吧,明天可以来取。”老人咧开嘴笑了,满脸皱纹虽然写着岁月的沧桑,一个很平凡的西关老人,但那一瞬却显示出由衷的快活与得意。我点点头,正准备离开,一位时尚靓丽的女士“一脚高一脚低”地走过来,原来在旅途中,她的高跟鞋出了“状况”——三寸高跟令人尴尬地掉下来了。老皮匠赶紧“救急”,他娴熟地取出断裂在鞋根里的钉子,重新对齐,用强力胶水固定,然后紧密地钉上鞋钉,使之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不一会儿,女士又可以穿上鞋“潇洒走一回”了,代价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块钱。她感激地一再致以谢意,老人只是微微笑,挥一挥手。

    翌日,我又来到老人的摊前,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迅速瞄了我一眼,随即顺手从鞋柜里取出鞋递给我。接过来一看,正是我的那双旧鞋,但已经大变样了:鞋底换了新的,崩了线的地方重新缝合了,而且鞋面也擦得油光锃亮。想不到我打算抛弃的“敝履”,竟面目一新,大可以继续为我服务。不禁心中一喜,因为当我穿着它外出,还是很配衣服,一点也不显寒酸呢!“鞋底都换了,所以价钱要贵些。”“多少钱?”“十块!”“不贵,不贵,我本来打算扔了的。”我干脆蹲下身来与老人攀谈起来,原来他长年生活在西关老街,自小有足疾,行走全靠双拐,幸亏跟一位皮匠师傅学了手艺,全赖此维生。收入尽管微薄,但不怨天,不怪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日子过得艰难却心安理得。尤其是现在他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退休金,于是生活更加幸福了。但他依然闲不住,每天坚持出摊,为居民和游客服务,只收点成本费,他不是为了多赚点钱,而是真正喜爱这一份修修改改、缝缝补补的工作,特别是每当花很小的代价将一双双破鞋修复,变无用为有用,既获得正当报酬,又博得皮鞋主人的感谢,他的心里便感到特别幸福与欣慰——不是世界上所有平凡的行动都是没有价值、毫无意义的。

我从此开始留意起这位平凡但自食其力、勤勤恳恳的老人,看他戴着老花镜孤独地偏居一隅,全神贯注地缝缝补补;看他拄着双拐,艰难地拖着小推车出摊或回家;看他劳累后短暂的休憩、贫乏中常常绽放的笑颜……每一回,心里都会生发出莫名的忧伤与感动。还记得那一首人人都能吟唱的歌——《真心英雄》吗?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西关老街的一个普通老皮匠用他的行动雄辩地证明,他平凡的人生因为爱岗敬业,帮助别人,因为自立自强、努力奋斗、艰苦创业而变得不再平凡;也让我再一次深信,生活中那么多平凡的人,却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最多感动!

著名的台湾女作家罗兰说过,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劳动者,是最美丽的人!也许,西关老街的老皮匠的梦想只是做一个对社会、对老街有用的人,而正是像他这样的自强不息的西关老街人,展示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风貌,彰显了西关老街人的精神,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

这些年,房县西关老街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新形象、新面貌,老街的故事构成了这个伟大时代的房县梦,中国梦的一部分,那么就让我们与他们在实现幸福生活梦想的征程中一路同行吧!

作者创作简介:

倪贤秀,女,年逾花甲,文学爱好者。近年来,已创作和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评论等文学作品数十篇,参加并获得近百项文学征集活动奖项。

曾获得荣誉:

河南日报“中国梦·法治情”主题文学作品征文特别奖;

书香中国·多彩贵州“读书”征文一等奖;

怀宁“蓝莓有约”微家书征文一等奖;

中宣部“书写核心价值送您平安吉祥”新春诗词歌赋征集二等奖;

“完美杯”大美中国—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征文三等奖;

中华诗词学会“抗战精神赋”全国诗赋词曲联大奖赛佳作奖;

第三届“大江东去杯”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

等等……




来源:老街情怀“房县网”杯房县“西关印象”征文投稿 作者:倪贤秀
作者个人资料:
姓名:倪贤秀;性别:女; 职业:退休职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4    鄂ICP备1502369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5-4-13 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