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 0

[民间文学] 两口老柜

天南地北房县人 发表于 2022-11-13 20: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45 0

注册参与互动,神评就等您了!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家里藏有两口老柜,几次搬家,它都跟着,虽已派不上用场,却也下不了手砸掉它,看到它,就想起了奶奶,它是奶奶的嫁妆。每每目睹老柜的苍桑,便会串想起西关印象的一些点点滴滴,尘封的往事就象老人家额头上的皱纹,难以舒展。   

       那年,这两口柜由红线牵着,在众人的簇拥下,从三官台进入西关。街道不宽,却是碎石铺就,两边有沟,清水长流,沿街分布着几户大的商号,有德胜聚、复兴号、叶宝丰、余永美协、江西馆,彰显着西关盛景。奶奶聪慧灵巧,一进门就当家经商,用十六两制的称,称头上用铜丝镶着“叶瑞记”三个字,称盘也是铜的;听老人们讲,商家能标榜出自己的商号,就有长期诚信经营的信心,童叟不欺,就敢听众人评说,凭着良心称进卖出。谁若短斤少两,必遭缺福、损禄、折寿的报应;称低了,称砣会溜,砸伤脚背的,称杆儿旺一点,就是带上笑意,多图个回头客。   

       早上,拆下铺板,挂上笑脸,弯腰低眉,是商户人家必修的基础课,委屈求全保平安,生意兴隆在人和。爷爷下乡收山货,以皮革、药草、黑白木耳、香菇、麝香、桐油、生漆为主,且是行家里手。奶奶是裹脚的,三寸金莲,没有读过书,也不会用算盘,却是当家掌柜的---叶五奶奶,上街卖柴的人,会经常请她出来帮着算账,原来奶奶的拿手绝活儿是心算。父亲打小就随家门兄长过九道梁上四川挑盐,下老河口进煤油和纸,几百里的山路,餐风露宿,全凭脚板丈量;父亲颈后有个六厘米大小的疱,我曾问过那是什么?他说:“挑挑儿的,压的,肩疱”,肩疱是长期负重前行,在左右换肩时挤压所致,那是一个挑夫的典型印痕。站在柜台前的商家,看似悠闲,背后却都是血汗与辛酸的交织!     

       两口老柜放在家里,倒不张扬,但高悬在我家大门口的两块红牌子,就格外醒目了,从三官台到小西关的大榆树下,在西关仅此一户,一块是“烈属光荣”,另一块是“军属光荣”印象最为深刻。奶奶的幺儿子叶文华罗布泊先遣团少校军事教官,烈士,大孙子叶章良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士。送走了儿子,又送孙子上前线,奶奶把自家的两代骨肉都送给了国家,家大?国大?心中自有一杆敞亮的称。普普通通的两口老柜,延续着人间烟火,黄尘故道,寻常巷陌,也湮没不了老西关人的民俗家风,家国情怀的忠孝传承,记得住乡愁,生生不息。


来源:“房县网”杯“西关印象”征文 作者:叶章新
20190323094918_5117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4    鄂ICP备1502369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5-4-12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