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 900 8000
  • 0

[随笔杂记] 门前那口古井

天南地北房县人 发表于 2022-11-13 2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97 0

注册参与互动,神评就等您了!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们住在大西关的老街上,老街上有一口古老的水井,这口古井的水是冬暖夏凉,喝一口能清热解毒,沁甜。喝一碗能管半天不饿。这口井存在的年代已经无可考证了。但从我记事起,老街上下有一千多人吃这口井的水,水井就在大门口,我家门前那口老井至今还在。顽童时期,父母都不准我们井边上去玩,说井水深,能淹死人。甚至还举出例子来,爷奶喜欢长子孙,我在家是老大,我爷爷告诫我说:“唐朝时,庐陵王的儿子就在这个井里淹死的。”奶奶吓唬我说:“说某某家女人,在家呕了气跳了井,几天没找到人,后来被一个挑水的发现死在井里,全身泡的发白。”古井它临街面上,井上有两个石板架起来的轱辘和一副井绳还系着一只公用的水桶。来挑水的人,常常用公桶打一点水起来涮桶时,就把水泼在街面上。因此,我家门前常常是湿漉漉的。现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我家门前自然也干捎了许多。但这口古井逢年过节仍然时常发挥着它的作用。每到逢年过节,大家有为了节约水费的、有为了用井水暖和不冻手的、有为了人多说说笑笑热闹的,都各揣心思的来到水井旁用井水洗衣服和淘菜。那些姑娘媳妇总是挽起袖子,露出那白白胖胖的胳膊来,面前放一只大木盆,或淘菜或洗衣服。这时,总有一些悠闲的男人们,他们用眼睛斜视着那些淘菜、洗衣服的女人们的雪白的胳膊,甚至偏着头去看那姑娘媳妇从颈脖子下面半露出来白亮亮的颤颠颠的乳房。有的女人发现了,腾出洗菜的手,把手上的水甩两下子,赶紧把上衣扣子虚扣一下子。骂一句:“看你心。”男人不好意思了,就把公用的空水桶放下井去,并且不用轱辘去搅动井绳,而是用两只手交替着拔水井绳子,把一桶水很轻松地拽上来,把水倒入女人们的洗衣或淘菜的盆子中。

    门前的水井很深,光井筒子就有六丈多深,井水有一丈多深,井水清凉透彻,在盛夏中的正当午时,还可借天上白云反射的阳光,看到井底有游鱼。鱼从哪里来的呢?据说井水通龙王爷的水晶宫,鱼从龙王爷的水晶宫游上来的。童年的我喜欢睡懒觉,但每天清晨睡得正香时,门前那水井上便有那放桶的声音和轱辘子搅动的声音,干涩的轱辘不堪负重,吱吱溜溜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传出老远。

    曾瞎子是我们街上卖水的人。从我记事起,曾瞎子就是一根棍子捣地,一根担子两个桶。每天天不亮就听到他在井上打水的声音,赶早挑水是给豆芽房的挑的,豆芽房是全条街用水量最大的户。天大亮了,曾瞎子才把水送到街坊邻居需要水的人家户中上。那时,曾瞎子挑水与其说是挣工钱,倒不如说他闲不住,街坊邻居照顾他,每挑水五分钱。自己挣钱自己用,从不要政府照顾。

    俗话说:“神聋子,鬼瞎子”。大声地给聋子说话不一定听见,而常常小声议论聋子的话,偏巧他又听得十分真切,曾瞎子看不到,可他从未摸掉到井里,或者倒错了水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曾瞎子是个闲不住的人。赶早大家用水的时间一过,曾瞎子也自己弄饭吃。吃饭后,就拿一把糯谷齐草,放在石凳子上用棒锤锤、稻草锤过之后,变得柔软起来。瞎子就用它来搓绳子。水井里的井绳全都是他搓的,稻谷草搓的井绳浸了水,时间一长就变朽了。腐朽了就得换新的,每次换的新绳子就是曾瞎子一点点的搓出来的。他先搓出指头粗的细绳子,搓出几十丈长后,又用手臂量出长度,然后用木杈子缠起来,又一点一点的加劲拧出粗绳子。这样三股合筋的井绳就合起了。为了使井绳受用,一般在井绳的下水部分用棕搓的绳子,一是软活,二是浸水不腐。棕绳要细一些,是两单股,再系了一个铁树木做的坠子,坠子绕过水桶梁子穿入两股绳子中一卡,绳子上有一个铁圈朝下一箍,这样,水桶在井底吃水快,不脱桶。

    水井用时间长了,难免有杂物掉下井中,为了吃干净水,就得淘井,淘井的差事自然又是曾瞎子的事。淘井一般选在夏天进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淘井时,大家选出几个年青力壮的街坊邻居,用两只桶轮流打水,把井中水舀的浅下去,然后用筐子把曾瞎子用井绳系下井底,曾瞎子用手掏井泥、杂物。装够满满一筐子后,井上的壮汉就摇动轱辘把满筐的渣子系起来倒掉。井底里什么都有,散架的桶板、铁箍、铜壶。淘气孩子们丢的石头,但也有好东西,土改时,瞎子淘井还拾到一包洋钱和金银首饰,据说是大地主为了躲过土改时的没收,而藏在水井里的。后来都缴了公。井底有手镯、戒指、耳环子等小东西。这都是平常妇女们在井旁淘菜洗衣服打水时不小心和无意之间丢失的。

    每次淘井之前和淘井之后,街上邻居凑点钱给曾瞎子买点好酒暖暖身子。买几斤肉给他加餐,虽然盛夏淘井,井上人热得流汗,可井下水却是沁凉。曾瞎子每逢淘井,总是带一瓶酒到井下,等井淘好了,酒也没有了。

    有时,曾瞎子寒冬腊月也下井。冬天的水井,别看它冒着雾气,水的温度并不高。

    那是井旁一家陈大婶,她的五岁孩子不见了,派人找了半天,陈大婶怀疑娃子掉井里去了,就去央告曾瞎子下井去捞娃子。曾瞎子二话没说,剥下棉衣,只穿一条裤衩,也没喝烧酒,就着井绳下去了。当时正是十冬腊月间天气,井边上结了冰,井水也没事先打一部分,曾瞎子下井后,井水淹过了他的头顶,曾瞎子冷得闭气,但他还是一个猛子扎到井底,在井底摸了一周,除开摸了一个瓦罐子以外,什么也没有。他喊着井上的人拽他上来。井上的人连忙把轱辘摇动,曾瞎子头顶刚刚露出井沿,突然“嘣”的一声,井绳断了,曾瞎子跌进那六丈多深的古井中。井上帮忙的人一阵忙乱,去找结实的井绳去了。这时,一直巴在井沿上的陈大婶还在朝井下喊:“孙大伯,你总是下去了,再帮忙摸摸吧!”又冻又惊又冷又吓到地曾瞎子一肚子的火正没地方出,一听这话,气得大骂起来:“老子日你妈,要摸你狗子下来摸。”等到大家七手八脚把曾瞎子拉上井沿来时,曾瞎了全身都青紫青紫的。头上还有掉下井时碰的大疙瘩。曾瞎子经过这次以后,大病一场。陈家大婶子的娃子原来钻在他们家的衣柜中睡着了。

    病好后的曾瞎子再也不替人挑水了,街道上把他五保起来了。

    可门前的那口古井依然还在,它是岁月的记录本,记载着过去长长的岁月。现在,古井旁边住着一户专做黄酒类的住户,古井依然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古井,现在一直默默地躺在大西关街上,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来源:“房县网”杯“西关印象”征文 作者:余策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4    鄂ICP备1502369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举报邮箱:adminx@adminx.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00000000

GMT+8, 2025-4-18 20:57